可靠的配资炒股平台 纪录片《千古风范苏东坡》第1集字幕稿
《千古风范苏东坡》第1集
旁白:林语堂在他的《苏东坡传》中说,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;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;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;是散文家;是新派的画家;是伟大的书法家;是佛教徒;是士大夫;是皇帝的秘书;是心肠慈悲的法官;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……可是这些,也许还是不足以勾绘出苏东坡的全貌。
公元一零九二年,苏轼就任扬州太守。苏轼对扬州非常熟悉,在他出任太守之前就曾经多次来过这里,每到扬州,苏轼都要前往平山堂瞻仰。
华干林(扬州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院研究员):苏轼一生崇拜欧阳修,每一次到扬州来,都要拜一下平山堂,睹物思人。欧阳修去世了以后,苏轼第三次来到平山堂的时候,写下了那首著名的《西江月》。“三过平山堂下,半生弹指声中。十年不见老仙翁,壁上龙蛇飞动。”
旁白:欧阳修曾经在扬州做过太守,多年后,当苏轼来到这里任职,欧阳修已然谢世二十年了。苏轼怀念欧阳修,他在平山堂一侧,又为恩师修建了谷林堂,并为此赋诗。
刘勇刚(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):“深谷下窈窕,高林合扶疏。”一个谷,一个林,谷林堂就出自于这首诗的开头两句。
旁白:就在苏轼这次感怀欧阳修的三十六年前,公元一零五六年五月,十九岁的苏轼和弟弟苏辙在父亲苏洵的带领下赴京赶考,他们长途跋涉,历时两个多月来到东京汴梁。
对于北宋的都城来说,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。因为没有人知道,苏门父子的到来,将会给宋代中国文坛带来怎样的深远影响。
严杰(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):宋仁宗嘉佑二年,也就是公元一零五七年,欧阳修以翰林学士的身份主持礼部的贡举,就是全国的考试了。
旁白:“以君子长者之道待天下。”苏轼用六百多字的答卷,阐释了仁政、思想,他主张赏罚分明,但他更强调的是,立法贵严而责人贵宽。就是说在可以赏,可以不赏的时候,赏之便为仁慈;可以罚,也可以不罚的时候,如果你罚就超出了义理之规。苏轼的答卷让欧阳修大为赞叹。他说“此人可谓善读书,善用书,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。”不仅如此,欧阳修甚至生发感叹,“不觉汗出,快哉!老夫当避路,放他出一头地也。”
李贵(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):我们设想一下没有苏轼,那么整个宋朝文化的力量和魅力就会黯然失色。如果没有苏轼,整个中国文化的高度就会被削减很多。
刘小川(眉山三苏文化研究院副院长):我是文坛的领袖啊,我是一个大的历史学家呀,我多么牛的一个人啊。但是面对苏东坡的仅仅是一篇文章,他看得满头是汗,而且他还说,三十年后没人讲我欧阳修了。我觉得这种见贤思齐,这种虚怀若谷,是真正地在践行孔子的思想、孟子的思想。
旁白:直到今天,多少人为欧阳修九百多年前阅卷时的那双慧眼感到庆幸,更为他礼贤下士的大家风范所叹服。那句“老夫当避路,放他出一头地也”的空谷之声,作为中华文明遗产回响千年依然震古烁今。
宰相王安石推行变法屡遭挫折,苏轼始终没有停止过,对王安石变法中存在的弊端进行尖锐批评乃至斥责。二人观点尖锐对立,甚至在朝堂上也互不相让。
张呈忠(上海大学历史系副教授):王安石开始推行变法的时候,起初啊,苏轼他也是不反对的,但后来他发现新法中很多条款过于激进。
刘小川:他反对的最多是青苗法和市易法。前者让农民受穷,后者让商家萎缩。
张呈忠:苏轼反对变法的意见是非常尖锐的,新党自然就把他视作旧党一派,但推行新法是受到皇帝的支持,所以最终苏轼被排挤到杭州任职。在杭州任职三年以后,又被调到山东的密州当太守,就是不让他回到京城。
旁白:“记得画屏初会遇,好梦惊回,望断高唐路。”这是苏轼思念妻子王弗的词句。从老家四川赴京途中,苏轼被长江巫山神女峰妩媚的身姿所深深吸引。
王弗和苏轼同乡,作为进士之女的她自幼饱读诗书。“敏而谨,慧而谦。”平日里王弗总是在书斋中陪伴和侍奉苏轼。王弗去世后,苏轼悲痛作铭:君与轼琴瑟相和仅十年有一。妇从汝于艰难,不可忘也。一晃十年过去了,就在一个普普通通的夜晚,空中一轮孤月,身处密州的苏轼与妻子终于在梦中相会了。“十年生死两茫茫,不思量,自难忘。千里孤坟,无处话凄凉。”
方笑一(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):“十年生死两茫茫,不思量自难忘。”不思量自难忘是什么呢?这样的话看似是大白话,叫人人心中所有,而人人口中所无。就是大家都可以想得到这个话,但是别人说不出来。
黄玉峰(上海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校长)“小轩窗,正梳妆。”你在镜子里面打扮我在后面看你,我有很多很多话想向你说,但是我已经说不出来了。“纵使相逢应不识,尘满面,鬓如霜。”
—未完—
注:以上台词片段来自公众号『天天搞台词』逐字整理,如需台词完整版可靠的配资炒股平台,请关注公众号获取。
发布于:河北省